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黄色成人在线视频/韩国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自偷在线拍精品热

企業資訊
你的位置:首頁 > 企業資訊

陳放 苗晶良|美國對俄羅斯跨境支付體系的制裁及其啟示---惠安twitter注冊-惠安twitter運營-惠安海關數據

* 來源: * 作者: admin * 發表時間: 2024-03-16 11:00:56 * 瀏覽: 46
陳放 苗晶良|美國對俄羅斯跨境支付體系的制裁及其啟示---惠安twitter注冊-惠安twitter運營-惠安海關數據

內容提要

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對俄羅斯施加了金融制裁,通過將俄羅斯多家銀行剔除出SWIFT系統、制裁俄羅斯央行、禁止紙幣流入俄羅斯、限制俄羅斯使用數字加密貨幣進行跨境支付等手段,加上歐洲盟友的積極配合,有效削弱了俄羅斯的跨境支付能力,這可以從俄羅斯金融數據波動、俄羅斯應對措施的成效等方面間接得到證實。從理論上說,美國利用其掌握的國際跨境支付基礎設施對他國進行制裁的措施對國際跨境支付網絡中的大多數參與者都有效果,只是其適用性受到被制裁對象對美元的依賴程度等至少五個因素的制約。通過研究,本文得到三點啟示:一是目前單一國家開發的金融報文系統還難以完全替代SWIFT系統;二是一旦一國央行受到制裁,該國跨境支付體系也將遭到重創;三是圍繞跨境支付體系的制裁與反制裁實質上是貨幣體系之間的對抗。---惠安twitter注冊-惠安twitter運營-惠安海關數據

關鍵詞

俄烏沖突;金融制裁;跨境支付;金融安全;美俄關系

經過過去30年全球化發展,跨境支付已成為國際貿易和金融活動的關鍵環節,對一國的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發揮著重要作用。與此同時,美國針對跨境支付體系的制裁措施也已成為其金融制裁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對俄羅斯的跨境支付體系進行了全方位制裁,隨后不斷加碼,并動員歐洲盟友加入對俄金融制裁行列。本文力圖通過分析美國制裁俄羅斯跨境支付體系的能力和條件、措施及效果,梳理美國實施此類制裁的適用范圍及限制因素,為相關研究和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一  美國制裁俄羅斯跨境支付體系的能力和條件

在本輪美國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中,針對俄跨境支付體系的制裁是一項重要手段。美國之所以能夠針對俄羅斯的跨境支付體系展開制裁,是因為其實質性控制著多個國際跨境支付基礎設施,能夠對俄羅斯的跨境支付體系產生巨大影響。

(一)相關概念辨析

跨境支付指的是兩個位于不同司法轄區的主體之間的資金轉移。跨境支付活動依托于跨境支付體系進行。“一國跨境支付體系”和“國際跨境支付體系”這兩個概念目前沒有權威明確和統一的定義。綜合已有文獻,本文將前者歸納為本國主體與境外主體進行資金轉移所需要的資金(包括紙幣、數字貨幣)和信息交互通道,將后者概括為各國跨境支付體系所共用的國際跨境支付基礎設施。據此定義,國際跨境支付體系中的主要國際跨境支付基礎設施包括全球最大的美元跨境支付系統——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Clean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簡稱“CHIPS”)、全球最大的歐元跨境支付系統——第二代泛歐實時全額自動清算系統(Trans-European Automated 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 Express Transfer System,簡稱“TARGET2”),以及全球最大的金融報文系統——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金融報文系統(簡稱“SWIFT”)。\

制裁是一方(發送方)為影響另一方(目標)的行動而采取的措施,金融制裁是一方為影響另一方的行動而在金融領域采取的措施。針對跨境支付體系的制裁屬于金融制裁,是指制裁發起國限制目標國跨境支付體系接入國際跨境支付體系,或阻止目標國借助本國跨境支付體系進行跨境支付活動的措施;其制裁對象主要是銀行間轉賬系統,包括CHIPS系統等資金的轉移通道和SWIFT系統等信息的傳輸通道。此外,紙幣和數字貨幣也能夠成為跨境支付的金融媒介,因此,針對跨境支付體系的制裁也包括對紙幣和數字貨幣的制裁。

從歷史上看,美國是對他國金融制裁的主要發起者。根據全球制裁數據庫(GSDB)的數據,自1950年以來,美國發動的金融制裁數量占全球針對國家發起的金融制裁總量的42.4%。近30年來,限制他國使用國際跨境支付基礎設施已經成為美國多項制裁舉措的重要組成部分。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對俄羅斯跨境支付體系實施了全方位制裁,本文將重點關注本輪制裁的措施與效果。

(二)美國制裁俄跨境支付體系的優勢條件

具體而言,美國對俄羅斯進行跨境支付制裁的優勢條件主要有兩個。一是美國對美元跨境支付系統的絕對控制,以及俄羅斯跨境貿易對美元的相對依賴。從業務開展的角度來看,美國機構主導了美元的跨境結算程序。從本質上來講,美元的跨境支付仍運行在美元體系內,而美元體系的背后是一整套美國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網絡,因此美元的跨境支付無法脫離美國法律法規的約束。此外,俄烏沖突爆發前,俄羅斯在跨境支付中較為依賴美元。2020年,在俄羅斯對所有國家的出口結算中,美元占比最高,為55.8%;其次為歐元,占比為36.1%。這種依賴關系使得美國能夠以限制俄羅斯使用CHIPS系統的方式對其跨境支付體系進行制裁。

二是俄羅斯較為依賴SWIFT系統進行跨境金融報文傳遞,而美國實質上控制著SWIFT系統。SWIFT系統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報文系統,在全球跨境支付體系中得到普遍采用。鑒于該系統在全球跨境支付基礎設施中的關鍵性作用,“9·11”事件后,美國財政部啟動了旨在追蹤涉恐資金的“恐怖分子融資追蹤計劃”(TFTP),并與歐盟達成了服務于該計劃的金融報文數據傳輸協議,從而實現了對SWIFT系統數據的監控。需要指出的是,美國對SWIFT系統的控制并不是直接進行的。因為在法律層面,作為一家總部位于比利時的非營利組織,SWIFT受到比利時和歐盟法律的約束,在制裁方面不受美國法律的約束。但是,美國對SWIFT系統數據的監控已經獲得了歐盟的批準,而且美國能夠通過影響歐盟政策來迫使SWIFT遵循美國政府的制裁措施。例如,2018年美國不顧歐盟反對,單方面要求SWIFT在系統中剔除伊朗的銀行。鑒于美元在國際支付體系中的重要地位,SWIFT最終還是在缺乏歐盟制裁法令的情況下將伊朗的銀行剔除出去。SWFT在其官網上表示,“在更廣泛的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和完整性利益受到威脅的特殊情況下,SWIFT可能還需要限制客戶對網絡的訪問”。---惠安twitter注冊-惠安twitter運營-惠安海關數據

二  美國制裁俄羅斯跨境支付體系的措施

美國對俄羅斯跨境支付體系的制裁措施既有常規措施,也有非常規措施。前者是美國針對俄羅斯銀行間跨境支付活動的制裁措施,主要涉及信息傳輸和資金轉移兩個層面;后者是美國針對紙幣和數字貨幣兩種支付媒介采取的制裁措施。此外,歐盟為美國的部分制裁提供了幫助,并在制裁俄羅斯跨境支付體系過程中采取了與美國類似的措施。

(一)美國采取的常規制裁措施

由于俄羅斯的銀行賬戶都已實現電子化,美國對俄羅斯跨境支付體系的制裁主要是從銀行間跨境支付活動的信息傳輸和資金轉移這兩個方面展開。

在信息傳輸層面,美國借歐盟之手將俄羅斯多家銀行剔除出SWIFT系統。在本輪全方位制裁中,美國并沒有脅迫SWIFT,而是通過其盟友的制裁達成了將俄羅斯部分銀行踢出SWIFT系統的目的。2022年2月26日,美國、歐盟、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和意大利宣布將采取一項聯合對俄行動,隨后,歐盟分兩次將俄羅斯10家大型銀行剔除出SWIFT系統。2022年3月1日,歐盟理事會發布第2022/345號條例,禁止金融信息服務商(主要是SWIFT)向俄羅斯7家銀行及其直接或間接擁有50%以上股份的俄羅斯子公司提供信息傳輸服務。2023年6月3日,歐盟理事會發布第2022/879號條例,進一步將3家俄羅斯銀行從SWIFT系統中剔除。至此,除少數負責俄歐能源交易的銀行外,俄羅斯幾乎所有能夠提供跨境支付服務的銀行均已被SWIFT系統除名。


在資金轉移層面,美國禁止美元跨境支付系統為被制裁的俄羅斯主體提供服務,同時通過制裁俄羅斯央行限制俄羅斯支付體系的對外資金流動。俄羅斯的跨境支付體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盧布跨境支付體系,這是俄羅斯繞過制裁的重要手段,由俄羅斯央行主導建設;另一部分是非盧布跨境支付體系,主要依賴美元和歐元跨境支付基礎設施,因此受制于美國和歐盟。美國制裁俄羅斯央行的“主權交易禁令”,即禁止“美國人”與俄羅斯央行進行任何交易,包括向其轉移資產,或為其或代表其進行的任何外匯交易,是限制俄羅斯央行主導下的盧布跨境支付體系對外擴張的重要措施。在俄羅斯的跨境支付體系中,俄羅斯央行是重要的結算節點,大額支付和有價證券的結算需要通過俄羅斯央行的賬戶進行,而且俄羅斯央行在結算系統中經常作為中央對手方為支付活動提供流動性支持。因此,在俄羅斯央行被制裁后,跨境支付中涉及的盧布轉賬或者以盧布計價的金融產品交易都有可能觸犯該禁令。

(二)美國采取的非常規制裁措施

除了銀行間跨境支付這種常規的跨境支付手段之外,基于紙幣的非常規支付手段在跨境支付中尤其是在逃避制裁時,依然能發揮重要作用。如為了逃避制裁,亞洲銀行(Asia Bank)在2014年從俄羅斯向伊朗政府的代表交付了1300萬美元紙幣。

近年來,數字加密貨幣交易增長迅速,相關交易機制也逐步成熟,成為跨境支付交易的另一種有效媒介。根據加密資產價格跟蹤網(CoinMarketCap)的統計,2022年初,全球數字加密貨幣的總市值已經達到萬億美元級別,平均每天的成交規模也在百億美元以上。同時,因具備匿名化和去中心化的特點,數字加密貨幣很適合作為被制裁國家“偷渡”資金的渠道。

因此,為了徹底阻斷俄羅斯的跨境支付通道,美國對上述兩種交易媒介也進行了相應的限制。一方面,美國直接阻斷了對俄羅斯的紙幣供應。2022年3月11日,拜登簽署第14068號行政令,禁止從美國或由“美國人”(無論位于何處)向俄羅斯聯邦政府或位于俄羅斯聯邦的任何人出口、再出口、銷售或供應以美元計價的實物紙幣。另一方面,美國還禁止“美國人”,包括虛擬貨幣交易所、虛擬錢包主機和其他服務提供商(如為外匯提供嵌套服務的服務提供商),向俄羅斯提供虛擬貨幣交易服務。

(三)歐盟對美國相關制裁的協同措施

在本輪全方位制裁中,歐盟發揮了巨大的協同作用,在多種制裁措施上做到了與美國步調一致。在制裁俄羅斯央行方面,歐盟宣布,禁止與俄羅斯央行或代表俄羅斯央行或按俄羅斯央行指示行事的任何法人、實體或機構進行交易;在限制紙幣流入俄羅斯方面,歐盟宣布,禁止向俄羅斯或俄羅斯境內的任何自然人或法人,實體或團體(包括俄羅斯政府和央行)出售,供應、轉讓或出口以歐元計價的實物紙幣,或在俄羅斯境內使用以歐元計價的實物紙幣;在限制俄羅斯使用數字貨幣進行跨境支付方面,歐盟先是禁止向俄羅斯提供超過1萬歐元的加密資產服務,隨后又進一步收緊對加密資產的禁令,要求禁止所有俄羅斯加密資產錢包、賬戶或托管服務,無論資金規模大小。鑒于歐元跨境支付系統是俄羅斯跨境支付中使用的第二大跨境支付基礎設施,歐盟對俄羅斯跨境支付體系的制裁提升了美國對俄羅斯跨境支付體系制裁的有效性。---惠安twitter注冊-惠安twitter運營-惠安海關數據

三  美國對俄羅斯跨境支付體系制裁的效果

對制裁效果的評估應圍繞制裁目標展開。本輪美國對俄金融制裁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制裁俄羅斯跨境支付體系來限制其進行戰爭的能力,并致力于達成兩個具體目標。第一,借助相關制裁削減俄羅斯可用于戰爭的經濟資源,包括限制俄羅斯與國際金融市場的資金來往,阻撓俄羅斯從國際市場上獲得用于戰爭的資金。第二,通過相關制裁制約俄羅斯精英對其海外資產的處置能力,降低俄羅斯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從而對俄羅斯政治和社會的穩定造成沖擊。考慮到相關制裁對俄羅斯戰爭能力的影響較難觀測,因此,本文主要通過考察俄羅斯的跨境支付體系是否被有效削弱來評估制裁效果。

(一)俄羅斯金融數據波動反映出的制裁效果

跨境資金流量數據最能直觀反映美國對俄羅斯跨境支付體系的制裁是否取得了明顯效果。但是,關于俄羅斯此輪被制裁前后跨境資金流量變化的公開數據較少,因此只能參考國外相關研究文獻中的數據。根據德意志聯邦銀行支付與結算系統總司專家康斯坦丁·德羅特(Constantin Drott)等人的測算,在TARGET2系統中,被制裁俄羅斯銀行的支付活動資金流相較制裁前減少了約78%。這可能是由于俄羅斯近2/3的銀行系統(按資產規模標準計算)已經失去進入美國和(或)歐洲金融體系的渠道。這一數據能夠印證,隨著美元體系和歐元體系對俄羅斯金融市場關閉大門,以及從事跨境支付相關業務的國際金融機構陸續放棄涉及俄羅斯的業務,俄羅斯跨境資金流動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美國的相關制裁取得了顯著效果。

此外,一些較容易獲得的金融數據也能夠從側面證明俄羅斯進行跨境支付的能力被削弱了,例如外匯儲備規模和匯率波動情況。前者代表了跨境支付中能動用的外匯規模,后者則反映出俄羅斯盧布的穩定性,這將影響到其他國家在跨境支付中使用俄羅斯盧布的意愿。

從外匯儲備規模來看,俄羅斯實際在跨境支付中能動用的外匯規模已經大幅縮水。受美國“主權交易禁令”的影響,俄羅斯被凍結的外匯儲備規模約為3000億美元。俄羅斯央行的數據顯示,被制裁前即2022年1月底,俄羅斯的外匯儲備規模為6302億美元,被制裁后俄羅斯的外匯儲備最低下降至5406億美元。如果將已經凍結的資金排除在外匯儲備規模之外,被制裁后俄羅斯實際能夠動用的外匯可謂被“腰斬”,這極大地削弱了其進行跨境支付的能力。

從匯率波動情況來看,在被美國及其盟友制裁后,俄羅斯盧布相對美元和歐元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貶值,此后俄羅斯出臺“盧布結算令”等一系列外匯市場穩定政策,推動盧布快速升值。但是,隨著俄羅斯放松部分外匯管制措施,自2022年7月以來,盧布再次進入貶值通道。盧布匯率的大幅單邊波動以及俄政府不斷的外匯管控措施表明,盧布難以成為理想的跨境支付貨幣。---惠安twitter注冊-惠安twitter運營-惠安海關數據

(二)俄羅斯應對措施的成效及其反映出的制裁效果

面對美國的金融制裁,俄羅斯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包括自主開發金融報文系統、拓展不依賴央行的支付通道,提升本國支付系統的跨境服務能力,試圖填補美西方跨境支付基礎設施的缺失導致本國跨境支付體系出現的空白。但由于央行受到制裁,俄羅斯重塑跨境支付體系的努力未見明顯成效。

首先,俄羅斯建立了獨立自主的金融報文系統,但其整體效率和覆蓋范圍遠不如SWIFT系統。俄羅斯央行從2014年就開始將自主開發的金融報文系統俄羅斯銀行金融信息系統(簡稱“SPFS系統”)投入運營。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SPFS系統逐步接管了俄羅斯國內SWIFT系統的業務,同時也在國際市場積極開拓客戶。然而,與SWIFT系統相比,SPFS系統存在諸多問題。第一,SPFS系統運轉效率較低。在本輪制裁前,SPFS系統的業務范圍較窄,對運轉效率的要求相對較低。2020年,SPFS系統在俄羅斯國內的金融報文傳輸工作量只相當于SWIFT系統在俄羅斯國內的金融報文傳輸工作量的20%。因此,當SPFS系統集中替代SWIFT系統時,俄羅斯支付體系的運轉效率出現大幅下降。第二,SPFS系統全球用戶嚴重不足。2022年6月29日,俄羅斯央行行長埃爾薇拉·納比烏林娜表示,目前已有來自12個國家的70家外國金融機構接入SPFS系統。相比之下,全球使用SWIFT系統報文服務的金融機構超過1.1萬家。由于缺少全球用戶,SPFS系統在跨境支付中的作用相對有限。第三,SPFS系統也受到美國及其盟友的制裁。SPFS系統是俄羅斯央行開發的工具,連接SPFS系統的外國金融機構需要與俄羅斯央行簽訂協議并支付報文信息的傳輸費。由于俄羅斯央行是美西方的制裁對象,SPFS系統也在制裁范圍之內。因此,美西方金融機構不會接入SPFS系統,其他國家的金融機構因為畏懼次級制裁也會謹慎行事。

其次,雖然俄羅斯打通了不依賴于其央行的跨境支付通道,但歐元的結算部分仍然受制于歐盟。2022年3月3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布了“盧布結算令”,規定“不友好國家”購買俄羅斯天然氣必須使用盧布結算。該命令本質上是為了迫使歐洲以盧布結算,也為俄羅斯建立不依賴俄羅斯央行的簡易跨境支付系統提供了契機。為了繼續獲得俄羅斯天然氣,歐洲多數國家很快妥協。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簡稱“俄氣公司”)簽訂天然氣供應合同的歐洲企業,紛紛按照“盧布結算令”的要求在俄氣銀行開設歐元賬戶和盧布賬戶,進行天然氣合同的結算。因此,俄氣銀行成為歐洲企業支付俄氣公司貨款的關鍵金融節點。

在一定程度上,“盧布結算令”為俄羅斯國內市場提供了一個容量有限的面向歐元市場的跨境支付通道。在整個交易過程中,俄氣銀行擔負起了俄羅斯央行的部分清算和結算功能。在俄羅斯國內多數跨境支付渠道受阻的情況下,俄羅斯內部不受美西方制裁的個人企業和金融機構可以在俄氣銀行開立賬戶,使用從莫斯科交易所兌換到的歐元。然而,這條跨境支付通道本質上是因“盧布結算令”而存在的,且需要歐元支付體系的支持。一旦歐盟不再需要購買俄羅斯的天然氣,這條隨“盧布結算令”產生的跨境支付通道隨時可能因缺乏來自歐盟的交易對手方而消失。

最后,俄羅斯試圖提升其支付系統的跨境支付服務能力,但因制裁而未能有效實現。俄羅斯以國家支付卡系統(NSPK)作為跨境支付清算和結算的重要節點,向其他國家積極推廣世界和平(Mir)支付系統,用于替代維薩(Visa)、萬事達卡(MasterCard)等美國信用卡或借記卡金融網絡服務商。但是,2022年9月15日,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在官方網站的“常見問題問答”欄目中表示,國家支付卡系統和世界和平支付系統可用于幫助被制裁對象處理資金交易,因此,那些與國家支付卡系統簽訂新協議或擴大協議的金融機構有可能觸犯美國的制裁法令。這條解釋發布后,多個國家的大型銀行相繼以“技術原因”為由暫停了世界和平支付系統的使用。俄羅斯央行向俄羅斯國家杜馬提交的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世界和平支付系統曾被14個國家接受。然而,在美國全方位制裁下,該支付系統如今只能在除俄羅斯以外的9個國家使用。這意味著美國的制裁有效地限制了俄羅斯支付體系的對外擴張。

四 美國對俄羅斯跨境支付體系制裁的適用性

對于研究美國對一國跨境支付體系的制裁,網絡理論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分析框架,即著重分析網絡節點間的關系及其對社會網絡結構和行為的影響。網絡理論強調網絡節點之間的相互關系對整個系統的影響,認為這些相互關系和網絡結構對于理解社會現象和行為模式至關重要。從網絡理論視角看,美國對俄羅斯跨境支付體系的制裁對全球跨境支付網絡中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同樣適用。首先,網絡理論強調中心節點的重要性,而美國恰恰掌握著這些中心節點,能夠借此影響其他參與者的信息流和資金流。在復雜的全球經濟網絡中,某些節點或中心節點比其他節點更為關鍵。這些節點通常與大量其他節點相連,從而在網絡中占據核心地位,例如SWIFT、CHIPS、維薩支付卡系統等。由于控制著國際跨境支付網絡中的中心節點,因而美國能夠有效地影響網絡中其他國家的跨境支付流程。其次,網絡理論指出,復雜系統往往會產生不對稱的網絡結構。在這種結構中,美國可以利用其在全球跨境支付網絡中的非對稱性優勢地位來收集和利用信息,從而獲得戰略優勢。有學者將這一現象總結為“全景效應”(panopticon effect),即控制中心節點的國家更易感知網絡中的信息流動,獲取對手的動向,從而能夠制定更加有效和有針對性的策略,或者因此掌握更多談判籌碼。最后,深入發展的全球化使得各國之間的經濟、金融和信息高度互聯互通,強化了網絡成員對網絡的依賴程度,增強了美國對網絡中其他成員進行制裁的能力。---惠安twitter注冊-惠安twitter運營-惠安海關數據
從網絡理論分析框架看,美國針對跨境支付體系的制裁手段適用于身處全球跨境支付網絡中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但具體效果會因制裁目標的情況而有所不同,其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一是制裁目標在跨境支付活動中對美元的依賴程度。一個國家或地區跨境支付活動中對美元的依賴程度是決定美國對其跨境支付體系制裁效果的關鍵因素。若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其國際交易中主要使用美元,并在其外匯儲備中主要持有美元資產,那么美國針對跨境支付體系的制裁將對它產生顯著的影響。

二是制裁目標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融入程度。那些深度融入國際金融體系的國家或地區在制裁下會更加脆弱,因為其金融機構、企業或個人可能更依賴于SWIFT系統或CHIPS系統等跨境支付基礎設施來進行國際支付活動,所以更易受美國制裁的影響。

三是制裁目標與美國及其盟友的經濟利益關系。為了最大化制裁效果,美國要制裁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跨境支付體系時通常不會單獨行動,而是會與其盟友協調行動。因此,一個國家或地區與美國及其盟友的經濟利益關系將影響美國采取制裁舉措的可能性和有效性。例如,歐盟極為依賴俄羅斯能源,因此在SWIFT系統中留下了俄氣銀行作為能源交易通道,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國對俄羅斯跨境支付體系的制裁效果。

四是制裁目標是否建立了自主可控的跨境支付體系。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夠建立獨立自主的跨境支付基礎設施,例如中國的CIPS系統或俄羅斯的SPFS系統,那么該國對美國金融制裁的敏感性可能會有所降低。

五是制裁目標內部經濟和政治的穩定性。政治和經濟上較為穩定的國家或地區更有能力承受美國針對跨境支付體系的制裁,更容易保持戰略定力,獲得更長的緩沖時間,從而更有機會采取調整外匯政策尋求國際金融合作新伙伴,發展替代性跨境支付系統等措施來減輕制裁帶來的沖擊。---惠安twitter注冊-惠安twitter運營-惠安海關數據

五 對與美國存在潛在金融糾紛的國家或地區的啟示

通過分析美國的制裁手段、俄羅斯的應對措施,以及制裁的效果,本文認為可得出以下三點啟示。

第一,目前單一國家開發的金融報文系統還難以完全替代現有的SWIFT系統。一方面,單一國家開發的金融報文系統一般不具備規模優勢。報文系統尤其是要服務于跨境支付的報文系統,必須在世界上吸引到大量參與者才能形成規模效應。這種效應帶來的優勢不僅體現在金融報文系統的維護費用上,也體現在參與者的溝通成本上。新建立的金融報文系統在覆蓋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之前,相比SWIFT系統都不具備規模優勢。另一方面,單一國家開發的金融報文系統通常是其支付體系的一部分,由該國中央銀行統籌建立。但是,當其央行受到制裁時,無論是金融報文系統,還是大額支付系統,都將受到限制。

第二,一國央行是跨境支付體系的重要支點,一旦受到制裁,將重創該國的跨境支付體系。中央銀行作為“銀行的銀行”和最終結算機構,在現代支付、清算和結算系統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俄羅斯現代支付體系是在俄羅斯央行主導下建立的,盧布的境內和跨境支付多數需要使用央行的資金和賬戶。當俄羅斯央行被制裁后,俄羅斯的跨境支付體系也難以有效運轉。可以看到,在俄羅斯央行被制裁的情況下,普京發布的“盧布結算令”也只能將俄氣銀行作為盧布與歐元的臨時清算和結算機構,將莫斯科交易所作為歐元等外匯兌換的特殊通道,其效率自然無法同央行支持下的支付系統相媲美。


第三,圍繞跨境支付體系的制裁與反制裁實質上是貨幣體系之間的對抗。美國之所以能夠對俄羅斯的跨境支付體系施加重大影響,根本原因在于美元在國際跨境支付體系中的主導地位。根據SWIFT的統計。截至2023年7月美元在跨境支付中的使用比例高達59.21%。再加上歐盟、日本、加拿大、英國等盟友的配合,美國幾乎能夠控制全球約90%的跨境支付。實際上,使用任何外國貨幣進行跨境支付活動都存在被制裁的潛在風險。依據貨幣清算原則,所有貨幣的結算都只在其發行國完成最終清算,所有貨幣最終也只存在于發行國的銀行體系中(個人持有紙幣除外)。因此,一個國家只有擴大本國貨幣體系的全球覆蓋范圍,才能有效對抗美國針對跨境支付體系的制裁措施。---惠安twitter注冊-惠安twitter運營-惠安海關數據